电话:400-0345-178
地址:廊坊市开发区荷花道与创业路交口东行200米
邮箱:aiguofangshui@163.com
2019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了关于“加强数字城市顶层设计、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提案;今年全国两会,她又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强化转制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战略性支撑地位”和“坚持工程设计审查制度、守住建筑结构安全底线”的提案。可以说,在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她始终充满热忱、积极建言、尽责担当。
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翠坤。
坚持工程设计审查,守住建筑结构安全底线
作为一名来自转制科研院所的结构工程师,建筑结构安全无疑是王翠坤.关注的事情。
王翠坤在提交的“关于坚持工程设计审查制度、守住建筑结构安全底线的提案”中指出,根据调研统计,近年全国施工图一次审查合格率不足5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规定,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是主要审查内容之一。经对2013年~2017年全国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上报违反强制性条文情况进行调研统计和分析对比,发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问题涉及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这说明勘察设计质量并不乐观,远未达到免审或免检的地步。
针对这一现象,王翠坤表示,住房是百姓的重大财产,其安全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或存在安全隐患,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此外,施工图审查还是很多政府技术政策的把关环节,如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抗震的超限审查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如果取消施工图审查,这些把关也就无法实现。20年的实践证明,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是保障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手段。
对此,王翠坤建议:一是法治是.好的营商环境,要将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完善图审制度,守住结构安全底线。三是提高审查效率,不断完善审查机制。四是研究探索社会保险制度。借鉴国外经验,研究探索通过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推动工程建设各方诚信体系构建等。
强化转制科研院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转型、建设。转制科研院所作为重大领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引领应用基础、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转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转制科研院所的支持,但转制科研院所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经费支持,“公益性”研发积极性不高。二是受限于绩效考核体系,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转制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三是激励机制难以落地,人才流失趋势加大。
对此,王翠坤建议,首先,进一步明确转制科研院所在基础性、社会公益性、国家战略性等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在国企改革3年行动中加大促进转制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改革力度,做强做优做大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统筹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搭建高层次技术创新平台,辐射带动行业创新。以有实力的行业大院大所为骨干依托,牵头、整合产学研用相关各方,在产业共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公益性技术研究等领域给予重大项目立项和经费倾斜。
其次,突出创新在转制科研院所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中长期创新考核机制,加大转制科研院所负责人创新考核权重,促进转制科研院所大幅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完善转制科研院所创新容错机制,建立创新容错负面清单制度。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如对转制科研院所在孵化机构、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于利润”等。